让心灵不“留守”山西闻喜“儿童主任”把爱洒进留守儿童心房

让心灵不“留守”山西闻喜“儿童主任”把爱洒进留守儿童心房

题目:让心灵不要“留守”山西闻喜“儿童导演”把爱洒进留守儿童心中。

作者杨静·刘小红

明亮的教室里,摆放着各种书籍和玩具,墙上挂着儿童绘画和手工作品……在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社区儿童之家的阅览室里,42岁的“儿童主任”郑融正在给孩子们普及安全教育知识。

闻喜县位于山西省南部,运城市北部。截至目前,当地0至18岁人口73745人,其中实际无人陪伴儿童103人,孤儿47人,留守儿童860人。闻喜县儿童福利工作起步较早。2010年,闻喜县在团地镇10个试点村设立儿童之家。

2014年,闻喜县被民政部确定为“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建设”试点县。当年起,以团地镇10个试点村设立的儿童之家为基础,整合资源,因地制宜,在留守儿童相对集中、有场地的村设立儿童之家。当时成立了培舍镇大泽村儿童之家。

那时,郑融已经在大泽村教书12年了。因为熟悉村里孩子的情况,她还担任了大泽村儿童之家的“儿童主任”。现在是第八年。

“儿童之家很难上手。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,也不知道儿童主任是什么职位。”郑融告诉记者,起初,她带着孩子挨家挨户地参观和普及。“我孩子在村里的很多同学,领着我挨家挨户找,也会给我提供一些同学的基本情况。”

儿童之家的主要职责是为困境儿童、留守儿童和孤儿提供服务。郑融告诉记者,当时,大泽村的留守儿童占全村儿童的四分之一。“父母出去打工,觉得只要赚钱就对孩子好。孩子出现一些问题后,家长才发现,他们对留守儿童最缺乏的是精神关怀。”

所以儿童之家经常会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,引导孩子去了解父母,打开心扉,建立更加健全的人格。此外,还在儿童之家建立了各种“行为银行”,以促进儿童的良好习惯和性格。“比如,‘阅读银行’可以鼓励孩子多读书。”郑融说。

谈到老师和“少儿导演”的区别,郑融认为,老师更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,而“少儿导演”更关注孩子的家庭,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。“多了解孩子也会促进我的教学工作。”

儿童之家的活动在周六、周日和节假日。郑融根本没有休息时间,但她不觉得累。"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也是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."郑融说:“在学校当老师,孩子们不好意思说什么,而‘儿童主任’和孩子们的家庭接触多了,他们也愿意告诉我更多的事情。”

儿童之家的每个孩子的变化给郑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有一个孩子一岁的时候,父母去新疆打工,一直到他五六岁才回来。这个孩子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谁。来到儿童之家后,郑融联系了孩子们的母亲,并经常让孩子们与父母视频。

“孩子觉得在儿童之家能看到妈妈,那段时间很依赖我。他们吃饭睡觉都需要我陪着。”郑融说,她慢慢地引导她的孩子与他们的父母交流。同时,她也经常和他们的父母沟通,希望父母多回来陪陪孩子。

“还有一个上幼儿园的留守儿童。突然有一天,他吐了,然后就昏迷了。村里治不了,他家很难。当时在村支书和学校校长的帮助下,进行了一次集资,募集了3万多元,弥补了孩子的转学费用。一个月后,孩子手术成功,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回来了。”郑融说,做这份工作是值得的,尤其是帮助孩子,特别有意义。

看到孩子们克服各种困难,越来越好,是郑融一直坚持“儿童导演”工作的最重要原因。

“父母好好学习,孩子天天向上,孩子是祖国的未来。希望社会、家庭等各方共同努力,关爱孩子。”郑融说。
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